金秋的日子,空氣里都是桂花的味道,不膩不滑,滲人心脾。蔚藍的天空中,幾只不知名的鳥兒飛過,留下連串清脆的鳴叫。昨天,本報和良渚博物院攜手推出的“三國文化沙龍”,就在鳥語花香中拉開帷幕。
我們帶著對千古英雄的憧憬,遙想當年諸葛先生運籌帷握,曹操雄霸天下,周郎翩翩風度,赴約。本報邀請的三位民間高手金益民、彭映和馮俊鉞和專家們的智慧碰撞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,而專家對三國文化的獨特講解也讓所有人“大開耳界”。
網絡配圖
“吳宇森導演的《赤壁之戰》你們都看過吧?場面很宏大吧?小喬很美吧?很多是虛構的,參加戰役的人數遠不達百萬,歷史上根本就沒有‘赤壁大戰’,稱之為‘赤壁小戰’足矣。”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林家驪的這番話引起大伙的騷動。
林家驪給大家解釋:“一般大的戰爭贏了以后,高層都會獎賞士兵,但打贏赤壁之戰后,孫權并沒有封賞士兵,所以這場戰爭不會很大。”林家驪還搬出了證據:“史書里只提到這么件事,曹操戰后給孫權一封信,信上說:‘赤壁之役,值有疾病,孤燒船自退,橫使周瑜虛獲此名。’意思就是‘因為我的軍隊染了瘟疫,所以我不想把仗繼續打下去’。所以故事中孫劉聯盟雖然以弱勝強,但另一方面,曹操的士兵得了致命的傳染病,才會敗退赤壁。”
如果說把“赤壁大戰”說成“赤壁小戰”讓觀眾“嚇”了一跳,林家驪對于諸葛亮的說法更像一滴水落到油鍋,炸開了:“歷史中的諸葛亮沒有故事中描述的那么好!”
“移花接木了,‘草船借箭’其實是孫權想出來的,三國演義夸大了諸葛亮軍事謀略的才能,實際上帶兵征戰沙場才是他的強項。這一點,《三國志》里有記載。”林家驪感嘆,三國是龍騰虎躍、風起云涌的一段歷史。
網絡配圖
曹操是喜愛悲劇的音樂家他有支盜墓隊,卻主張薄葬
在《大三國志展》中,有件國家一級文物讓三位民間高手很感興趣,那就是銀縷玉衣。“以前聽說過金縷玉衣,銀縷玉衣倒是頭一回看到。”金益民感嘆當時諸侯王的濃重厚葬風氣,“這件玉衣用了2000多塊玉片,也只有貴族才能享有了。”對此,浙江省博物館歷史部主任黎毓馨笑了:“曹操本人在當時是堅決反對厚葬,提倡薄葬的。”三國時期的文物特別少,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曹操推行薄葬。
“為什么提倡薄葬?”坐在一邊的彭映趕緊問了一句。黎毓馨給大家講了“摸金校尉”的故事:“三國時代烽火連天,戰亂使得軍費匱乏,所以曹操手下有一支專門盜墓的部隊,部隊的頭頭就叫‘摸金校尉’。曹操擔心以后自己的墓也被盜,所以就主張薄葬。”聽到這,大家都會心一笑,原來,曹操“薄葬”這一創新之舉也是出于私心。黎毓馨隨后補充說,“從考古發掘來看,東漢時期巴蜀地區厚葬成風,考古學家挖出很多精美的隨葬明器,比如《大三國志展》中的搖錢樹、玉衣,但東漢以后就很少了。”
別看曹操一副現實主義做派,他其實是個很浪漫的人。林家驪甚至用“喜歡悲劇的音樂家”來形容曹操。“他精通五律,尤其喜愛悲歌。赤壁前夜,他還點唱《蒿里行》。那可是首哀樂啊,可他就愛聽。有人勸他換首鼓舞士氣的歌曲,他還不高興,一刀把人給刺死了。”
網絡配圖
對古代文學頗有研究的林家驪教授說,《世說新語》里說曹操有頭痛病,晚上工作也很辛苦,但只要有人在邊上伴唱,他就能通宵達旦地干活,“曹操在歷史上留下了21首詩句。”
據悉,《大三國志展》將持續至11月15日。“9月份開展,一個多月時間我們迎來了十多萬觀眾,國慶當天就有5萬多人來參觀。可見,三國也是一段迷人的歷史。很多人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是通過演義,故事里的銅雀臺、折戟等等,都在展覽中。參觀的人會覺得很親切。”良渚博物院院長說。
這個說法也讓馮俊鉞很意外,這位22歲的小伙子最喜歡的三國人物就是諸葛亮:“諸葛亮在我的心中一直足智多謀、運籌帷幄。‘空城計’、‘草船借箭’、‘七擒孟獲’這些故事我都耳熟能詳,他簡直就是我的偶像啊!”
爱尚历史网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源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
刑仁甫,1901年出生于河北,年輕時候的刑仁甫是一名典型的熱血青年,參加革命詳情
邢仁甫,1910年7月出生在鹽山縣舊縣鎮一個封建地主家庭。由于自幼便對家庭不詳情
刑仁甫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跑江湖,跟著父親練了一身很俊的功夫,畢竟行走在江湖,詳情
中國的抗日戰爭是非常慘烈的,有無數的革命烈士為了戰爭的勝利,犧牲的自己的生命詳情
抗日戰爭叛變投敵的八路軍最高將領是誰?1950年9月7日,在河北鹽山縣城東的詳情
在長達八年的抗戰過程中,紅軍曾經接受了多次的軍隊改編。其中規模最大的改編莫過詳情
自七七事變以來,全國大江南北涌出一大批的愛國人士,為抗擊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詳情
在抗戰時期,那些將領和官兵都和敵人浴血奮戰,可是卻總是有那么幾個不和諧分子會詳情
周總理一生為祖國和人民奉獻了一生,他從12歲隨伯父離淮安后就一直沒回過給她母詳情
她本是縣令的掌上明珠,在20歲時由父親做主嫁給了18歲的丈夫。婚后第二年,就詳情
“有的人活著, 他已經死了; 有的人死了, 他還活著。”42年前的今天,詳情
在中國古代,倫理道德被看得極為重要。尤其是對婦女! 然而,有這樣一個國度,父詳情
二戰中,同盟國家中除了蘇聯和美國,接下來最強大的國家應該就是法國和英國了,法詳情
俗話說的好,君子報仇十年不晚,這句話是我們中國古人對于報仇這件事的一種說法,詳情
其實建文帝失敗的理由就一個:不是一般的蠢。先說說當年的形勢,燕王起兵不過數萬詳情
小時候看《三國演義》映像最深刻的無非是關羽、劉備、諸葛亮等,提到曹操的感覺就詳情
中國有句俗話叫做"有錢能使鬼推磨",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詳情
曹操作為三國時期的梟雄之一,手下文成武將無數,有些是從創業之初就跟隨他的,有詳情
中國古代歷史上,許多君王都喜歡殺功臣,當然嚴格來說并不是說他們喜歡殺,有時是詳情
清華簡《系年》第二章:“曾人乃降西戎,以攻幽王,幽王及伯盤乃滅,周乃亡。邦君詳情
要說晉國的真正騰飛,不是在晉獻侯時期,也不是在晉穆侯時期,而是在晉文侯時期。詳情
晉定公時期國內動蕩,卿大夫家族處于混戰之際,韓趙魏和荀氏家族之間打來打去,數詳情
道光十九年,中英在虎門南面的穿鼻海面爆發了戰斗,清朝水師提督關天培率軍戰敗了詳情
談及林則徐的虎門銷煙,想必大家都這么認為,即:鴉片之毒,讓林則徐憂心忡忡,于詳情
隨著清朝政府閉關鎖國,歐洲國家卻完成了工業革命。船舶技術的進步,讓海上運輸變詳情
在清朝政府內部,對鴉片貿易有三種不同的態度:禁煙、弛禁、反禁煙。首席軍機大臣詳情
井岡山革命根據地,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、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詳情
井岡山,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,介于湖南酃縣和江西寧岡、遂川、永新四縣之交詳情
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,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,中國革命進入低潮。八七會議后,詳情
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在1927年10月創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詳情
八路軍第359旅,是抗日戰爭中大名鼎鼎的一支部隊!這支部隊來源于南方,其前身詳情
1946年6月26日,發生于湖北省大悟縣宣化店的中原突圍,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詳情
其實,包括華中在內的各解放區都明白,國軍圍攻中原解放區的槍聲就是全面內戰的序詳情
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錯綜復雜,很多史詩都鮮為人知,但是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應該忘記詳情
公元824年,長安城,殘陽如血,長街清冷。 昏睡了一下午的蘇玄明打了一個呵詳情
這一年,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去西狩打獵。 不料,在行進途中,御前侍衛竟然把詳情
康有為1858年生,字廣廈,號長素,廣東南海人。1888年10月,鑒于民族危詳情
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,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。在詳情
慈禧太后最喜歡的太監是誰?連不懂歷史的都能回答上來:李蓮英。 錯。 還有詳情
太監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下的一個畸形產物,這一制度伴隨著我國古代歷史延續了幾千詳情
隋唐時期,是一個王朝的更替,也是一個王朝的走向巔峰的過程其中以隋煬帝楊廣和唐詳情
清朝入關后,為了更好鞏固統治,對漢文化的學習是越來越重視。 比如說康熙,他詳情
眾所周知,只要提起明朝,就會想起朱元璋,此人的一生很有傳奇色彩的。朱元璋膝下詳情
鮫人 鮫人,又名泉客。這個名字大家應該最熟悉了,鮫人與西方神話中的美人魚很詳情
《黃帝內經》分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兩部分,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,傳統醫學四大經詳情
世界四大文明古國,像古印度、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文化傳承已經斷絕了,只有古中國詳情
三墳五典,是指中國最古老的書籍。三墳五典一詞最早見于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,楚詳情
《竹書紀年》對史學界的震撼,在于它所紀錄的史料與《史記》所描述的不單只內容不詳情
根據《晉書·卷五十一列傳第二十一·束皙》記載,在晉武帝太康二年,名叫不準的汲詳情
《竹書紀年》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。于西晉詳情
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國際組織,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。19詳情
我們說男女交歡,常委婉形容為一翻“巫山云雨”,這正是從楚懷王夢神女的一段歡好詳情
現在拍的古裝影視劇中,凡有一官半職者,上至宰相公卿,下至胥吏衙役,一律呼為“詳情
現代生活中,各種車輛南來北往,川流不息,然而車輛雖多,卻能秩序井然,這中間除詳情
北京是新中國的首都,位于華北平原北部,背靠燕山,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。歷史非常詳情
中國是詩的國度 既有李白這樣瀟灑飄逸的“詩仙” 又有杜甫這樣憂國憂民的“詳情
尤侗(1618年-1704年)明末清初著名詩人、戲曲家,曾被順治譽為“真才子詳情
《西堂全集》,清代大文學家、詩人尤侗所著,共六十七卷,現存最早刊本是康熙年間詳情
尤侗(1618—1704),清初文學家,字同人,晚年自稱西堂老人。南宋著名詩詳情
孫星衍(1753年~1818年) 清著名藏書家、目錄學家、書法家、經學家詳情
這是清代孫星衍著有的詩作,題名是《玉蘭》。是一首介紹說明性的詩歌。 《玉蘭詳情
倪元璐(1593年-1644年),字汝玉,一作玉汝,號鴻寶,浙江上虞(今紹興詳情
書法淵源 在學書的道路上,倪元璐最得王右軍、顏魯公和蘇東坡三人翰墨之助,以詳情
文諫 時柄國者悉忠賢遺黨,疏入,以論奏不當責之。于是維垣復疏駁元璐。元璐再詳情
萬斯同(1638年3月9日—1702年5月4日),清初著名史學家。字季野,號詳情
黃式三(1789~1862),字薇香,號儆居,定海廳紫微鄉(今舟山市定海區)詳情